第6堂課:不動明王「不動明王之火」課程

註:

1、   這是不動明王100.10.3傳下來的課程。

2、   限制:願力夠的人才可以使用。

3、   此課程需要有不動明王的授權,方能有作用。

 

 

一、劍及手珠:伏魔用

使用時機:場面不受控制時。主要是嚇阻用,修行路上一定會有魔障,而幫助、保護修行人是不動明王的願力

 

2點化不動明王之火保護及清理(結晶、印記、鎖鏈),讓有惡意的阿飄無法靠近我們。有危機時會自動啟動,也可協助丹田純化

請不動明王之火的種子,流經我們的中脈,植入丹田(種子自己會發芽)

口訣:啟動「不動明王之火」

 

3、點化「不動明王心咒念法號(不動明王)即可,授權之證明,呼請會到我們身邊。

 

 

不動明王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 

 

不動明王亦稱不動使者不動尊梵名Acalanatha),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、八大明王首座,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。在鎮守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五大明王中,為鎮守中央方位的明王,也是著名的護法神

概述

不動明王名稱中的「不動」,是指慈悲心不變,無物可以改變撼動,「明」則乃智慧的光芒,「王」是對能操控世間萬物、現象的人的尊稱。不動明王其誓願為「見我身者發菩提心,聞我名者斷惡修善,聞我法者得大智能,知我心者即身成佛[1]

不動明王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忿怒化身,打敗過大自在天。相傳大自在天認為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,故心存傲慢,不肯皈依佛祖,所以佛祖化身不動明王,前去降伏其心,不動明王用其足踏大自在天的首級,使其歸順,在諸明王之中不動明王也是最高尊者。 不動明王在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有相當高的聲譽,不動明王與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一般,乃是藏民供奉的三尊主要佛像之一。

日本佛教東密信徒多半信奉不動明王,高野山是其道場。在江戶時代幕府將軍都城江戶設置有五色不動明王,以祈求政權的和平穩固。

日本人認為不動明王能鎮守溫泉臺灣經歷過日治時期,在各溫泉區多有不動明王香火,在臺北北投嘉義中埔臺南關子嶺花蓮太魯閣等地仍有寺廟奉祀。

形象

不動明王周身呈現青藍色,右手持智慧,左手拿金剛索,右眼仰視,左眼俯視,周身火焰。一般都以憤怒的形象示人,表示驅魔斬鬼無往不前。而不動明王有兩臂、四臂、六臂多個形象,但大多以兩臂形象示人。其動作形象的來源主要是由印度教的濕婆(佛教稱:大自在天)的忿怒形象而來,多做舞蹈相,立相[2]

不動明王降魔咒

咒曰:「囊摩悉底 悉底 蘇悉底 悉底伽羅 羅耶俱琰 參摩摩悉利 阿闍麼悉底娑婆訶[3]

若頌此咒,可避降頭蠱毒、下符等,修行者,若達某程度,「天魔」、「鬼神」必定現前,頌此咒,消除上述等災難。

不動明王心咒

南無三曼多哇日囉赧憾 南無三曼多哇日囉赧憾 南無三曼多哇日囉赧憾 南無沒鈷三曼多 南無沒鈷三曼多 南無沒鈷三曼多 南無沒鈷三曼多

佛教守護神

佛教《大集經》:閻浮堤外,四方海中,有十二獸,並是菩薩化導,人道初生,當菩薩住窟,即屬此獸護持、得益,故漢地十二辰(十二生肖)依此行也。而不動明王就是其佛教八大守護神之一,對應的漢地十二辰為雞。所以在中國屬雞的人也佩戴「不動明王」法相作為守護神、本命佛。

五大明王

參考資料

  1. ^《佛學大辭典》
  2. ^大日經疏卷五:「此尊坐盤石座,呈童子形。頂上有七髻,辮髮垂於左肩,左眼細閉,下齒齧上唇,現忿怒相,背負猛火,右手持利劍,左手持罥索,作斷煩惱之姿。」
  3. ^《佛說俱利伽羅大龍勝外道伏陀羅尼經》
  4. ^《仁王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