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篇文章:關係越淡,表示越沒有因果業力的糾纏;關係越深,表示因果業力的牽扯越深
2012.8.22
By 白光
慢慢的,慢慢的,我們會發現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淡,越來越淡,不論是親疏遠近的關係,都會越來越「趨於一致」,都會「趨於相同」。
一種體悟,「關係越淡表示越沒有因果業力的糾纏,關係越深表示因果業力的牽扯越深」。如果某個人與我們甜如蜜或是非常難相處,那表示這個人與我們有很大的因果業力。業力呈現的方式有無限多種,而業力一但出現,我們一定閃也閃不掉,躲也躲不掉,一定會陷下去的。
舉個例子,如果我們遇到一個異性,突然間,不知什麼原因,你就瘋狂的喜歡上對方,沒有理由,沒有原因,就是一種很熟悉的感覺,莫名的熟悉感,感覺好像在那邊見過(其實是在累世見過,而且很熟),這就是一種業力的示現。如果結局是結婚了,那對方在結婚後,通常將會帶給我們很多的磨練;如果結局是沒有結婚,那通常也會帶給我們一段愛恨交織、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。
如果對方的喜怒哀樂,會變成我們的喜怒哀樂,那表示對方與我們緣很深,也就是有很多因果業力的牽扯。這時候我們當然必須把該還的還清,把該學習的課題學會,如果我們已經可以中立、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,如果我們的心已經不起任何波動,那就表示業力平衡了。
當我們與所有人的關係都淡如水(不是冷漠哦),那表示我們跟他們已經由「緣深」進到「緣淺」,甚至是「無緣」,也是是說業力已經還得差不多了。當發現我們與父親、母親、配偶、兒子、女兒、兄弟姊妹的關係淡如水,我們將只剩下我們對他們的愛,無條件的愛。
無緣,不是以後就沒關係了,而是仍在關係中,但心中已無波動。
這時候,我們會發現「與人的關係很淡」,但是「愛」卻很多;跟每個人都沒甚麼關係,只留下一顆愛對方的心,這就是無分別的愛。
體悟、領悟這個業力運作的法則,將會明白所有的親疏遠近關係,都會變成「沒有關係」;所有的愛,都會從親疏遠近的小愛轉成對所有人的「大愛」。這就是「化小愛為大愛」。
「關係」與「愛」是不同的。
「關係」是雙向的,需要彼此付出、回報,不然會失衡。
「愛」是單向的,無條件的付出,不求回報。如果需要回報,那表示這是有條件的愛,是一種利益交換。
自證、自悟。
註:
1、與父母親的業力關係通常是來討的、或是來報恩的。
2、與小孩的業力關係通常是來討的、或是來報恩的。
3、與配偶的業力關係通常是互相欠、互相討。
以上,只是純粹說明其相關性而已,並無分別心。
業力是中性的名詞,沒有好也沒有不好,只是一種驅動力,是一種雙贏,ㄧ是我們把我們該還的還清了,二是我們從這件事學會了課題。感恩所有事件的發生,都只是一種學習,都只是一個過程,一切都非常美好。